刘新华

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习/工作经历

2011.09-2016.06 同济大学 博士
2015.06-2015.11 帝国理工大学(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联合培养博士
2016.08-2017.01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Trinity College Dublin) 博士后
2017.02-2019.09 帝国理工大学(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博士后
2019.09-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讲师,副教授

研究领域和兴趣

新能源电池技术

主要业绩

多年来致力于新能源电池技术研究,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副秘书长,《Chain》(中国卓越高起点期刊)、《汽车工程学报》、《Carbon Energ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期刊执行编辑/青年编委,多次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中担任大会委员会成员/分会场主席;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项目。
主要学术工作包括:
1.多尺度建模仿真: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内部机理复杂多变、宏观外在表征与微观演变机制映射困难的问题,构建原位无损且精确高效的“微观—宏观”多尺度电池模型,完善了“微观—宏观”多尺度建模理论。
2.多维度状态估计: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时空环境复杂多变、关键影响因子耦合关系难以解析的问题,建立面向不同场景与搭载环境、分立端云两侧的机理模型、经验模型及数据驱动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电池状态估计。
3.全周期在线管控: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多变、车端实时信息与云端历史信息交互困难的问题,构建基于车云融合的电池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动力电池全周期在线管控。
相关成果应用于多家企业,相关成果支撑荣获2022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2022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计划。

代表成果

1. Matter 3(1),2020,DOI: 10.1016/j.matt.2020.04.015;
2.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36(18),2021,DOI: 10.1016/j.ensm.2021.01.007
3. Materials Today 49(9),2021,DOI: 10.1016/j.mattod.2021.02.011
4. Energy and AI 5:100088,2021,DOI: 10.1016/j.egyai.2021.100088
5.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2(33),2022,DOI: 10.1002/aenm.202200889
6.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75,2022,DOI: 10.1016/j.jechem.2022.09.007
7.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82,2023,DOI: 10.1016/j.jechem.2023.02.052
8.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2022,DOI: 10.1016/j.gee.2022.10.002
9. 著作: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建模与管理系统设计,2022,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0.著作:Advanc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2022,Springer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