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高原内燃机分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暨高原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 高原内燃机分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
增压中冷直喷柴油机在大型柴油车运输及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应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依然不可或缺。随着柴油基础燃烧研究的进展,高原这一极端条件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柴油机冷起动或低负荷/低转速时,涡轮增压器不能正常增压而导致的一系列燃烧和排放问题相当明显。随着柴油机的小型化,喷雾的液相撞壁已经能被避免,但是高原的低介质密度却会带来附壁着火、撞壁燃烧等不可避免的燃烧方式。本文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了一款柴油机条件下,不同海拔下喷雾,着火及燃烧后碳烟排放与环境介质密度的关系。在发生附壁着火但无液相撞壁的情况下,总结了喷雾贯穿距,混合质量、着火时刻和碳烟生成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为柴油机燃烧室结构以及增压器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结果表明:介质密度的改变对柴油喷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径向空气卷吸的减弱。在11.37g/m3环境密度试验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附壁着火,着火的延迟相比16.07g/m3密度条件下要相对长0.2ms以上。高介质密度下的燃烧更剧烈、温度相对更高,但是低密度下的火焰扩散面积更大,碳烟分布区域更广,生成量更多。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