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为了发动机降排放,减尺寸和节省成本的需要,在小型汽油机中,集成式排气歧管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基 于一款集成排气歧管及热端开发工作,为了保证排气歧管及热端的耐久性能,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耐久性仿真分析 和试验工作。首先,对整个热端进行了稳态和瞬态传热分析,其中在进行增压器温度场仿真时,为了模拟增压器内 涡后气体由于涡轮旋转导致的旋转状态,采用编程方式来对这部分气体进行速度分解,进而将程序嵌入流体分析软 件来实现对气体旋转状态的模拟。基于温度场分析结果,进行了排气热端热模态分析,非线性应力分析和高周疲劳 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排气歧管及热端耐久性各项指标都满足要求。为了验证仿真方法和分析结果,进行了相关的 温度场和振动试验,温度场和振动试验和仿真结果吻合得很好。最后,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相关的耐久试验,缸 盖和排气热端未出现失效现象,增压器垫片也未出现吹蚀现象,这也间接的证明了高周疲劳以及垫片密封分析等耐 久性分析指标。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动力总成系统是整车振动时的重要激励源,对研究整车振动噪声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动力 总成悬置的动特性实验对悬置特性进行了参数识别,建立了有效预测动力总成振动情况的简化模型,该模型运算量 低且运算更快,接着基于工况参数以及总成各项固定参数进行了动特性仿真,对整机模型通过改变总成悬置安装角 进行了计算,试运算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建立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缸内燃烧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比分析了点 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燃烧汽油和航空煤油的缸内燃烧特性。研究表明,相比与汽油机,点燃式航空煤油发动机的着 火延迟期较长,燃烧速度较慢,燃烧重心延后,最大爆发压力降低,排气温度有所上升,发动机热效率下降。针对上 述研究结果,论文研究了通过增大点火提前角的方式可以使燃烧重心前移,增加煤油燃烧的等容度,降低排气温度,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但是,该途径将会导致煤油发动机的爆震倾向增加。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泄压阀在共轨系统中承担零部件保护作用,油轨压力异常冲高泄压阀开启;本文首先明确某机型共轨系统泄 压阀开启的边界条件,提出针对轨压控制中积分冻结功能的优化标定,故障模式下使用发动机限制扭矩功能,并完 成了供油系统台架验证试验,极大的降低了泄压阀开启风险。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在基础试验燃料(航空煤油)中加入少量燃料添加剂,研究燃料添加剂对煤油燃烧尤其是对爆震现象的影响。 试验分别在航空煤油内添加体积分数为 0.05%、0.1%、0.2% 的燃料添加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配置成三种不 同的试验燃料,在一台火花塞点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燃料添加剂的加 入可使缸内燃烧的缸压和放热率峰值逐渐增加,燃烧持续期逐渐缩短,煤油爆震负荷范围略有增大;燃料添加剂对 煤油爆震有一定缓解作用。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额定功率 20000kW 以上的船舶二冲程柴油机开始采用废热回收(WHR)系统。本文选取具 有代表性的额定功率为 2 万 kW 的 8S60ME-C8.2 标准机为研究对象,应用 GT-Power 内燃机工作过程仿真软件,建 立其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为满足采用蒸汽轮机发电的废热回收系统对柴油机的要求,重新对涡轮增压器进行选 型匹配,并对由此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为一般大功率船用主机应用蒸汽轮机废热回收发电系 统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本文基于掺氢汽油机与混合动力双动力系统,将掺氢汽油机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建立整车模型,利用试验加 仿真的手段进行了不同动力系统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首先,普通汽油机掺氢可明显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 性;其次,搭载掺氢汽油机的车辆相对于搭载普通汽油机的车辆,经济性和排放性都得以提高;最后,掺氢汽油机混 合动力车相对于普通汽油机传统汽车更具有经济性与排放性方面的优势。文章从汽油机掺氢与混合动力出发,结 合两种新型方式用于整车,对比了一系列的试验及仿真结果,目的是为新型汽车动力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一系列的 理论支持。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针对高强化柴油机气缸盖排气门鼻梁区严重的热负荷问题,提出在该区域冷却水腔中建立特殊的结构表面以 强化其传热的能力,并建立 8 种不同的特殊结构表面。采用欧拉多相流以及 RPI 壁面沸腾换热模型分别对 8 个不 同结构表面的鼻梁区简化流道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结构表面对表面流动的扰乱程度,以及对传热 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特殊的表面结构对表面湍流强度以及传热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柱体结构表面与 两种刻槽结构表面对湍流强度的提升都达 4.9 倍以上,叉排式柱体结构表面与垂直流向的刻槽结构表面的提升传 热系数分别提升了 67.4% 和59.7%,并且柱体结构的排列方式对传热系数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 利用 ANSYS Maxwell 软件建立电磁阀模型,利用 UG 软件建立单体泵控制阀腔和柱塞腔的燃油流道几何模 型,并使用 ANSYS ICEM 软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通过UDF 用户自定义程序对燃油系统电磁机液耦合关系进行 设置。分别将电磁阀仿真模型和控制阀内部流场模型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选取控制 阀线圈匝数、控制阀弹簧预紧力和运动件质量研究参数对动态响应特性、压力分布和燃油泄漏率的影响。结果表 明,匝数越大的流场截面平均压力曲线越大;质量流率曲线变化趋势为先迅速增加,在吸合触动阶段质量流率开始 减小;运动件质量越小的单体泵流场中高压油道中压力越高,蓄压更迅速。运动件质量越小的单体泵低压油路质量 流率越小。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本文主要对某型大功率四冲程高速多缸柴油机曲轴强度及变形进行校核分析。首先,利用三维绘图软件 Creo3.0 建立该机型曲轴模型并搭建整体曲轴与各缸连杆装配模型,建立整机装配体模型;其次,将整机装配体模型 导入到 workbench 软件中,对装配体模型力边界条件、接触面类型、位移边界条件等边界进行设置,按照柴油机正确 发火顺序,依次对每一缸施加静态载荷;最后,通过分析 A4 缸曲轴应力及B5 缸曲轴应变校核曲轴的疲劳强度,并 且对曲轴的主要疲劳位置进行分析和校核。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