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发动机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涡轮增压器上以电动执行机构替代传统的气动执行 机构来控制废气旁通阀,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先进零部件技术。本文通过将一台搭载带标准气动执行器的涡轮增 压发动机改制成带电动执行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台架对比试验,研究电动废气阀技术给发动机带来的油耗和 性能方面的收益。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废气阀技术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同时,能有效改善中、低负荷的燃油经济性 和中、高负荷的燃烧稳定性,改善瞬态响应性能和冷启动排放,并对整车换挡平顺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在自主设计的机翼型叶片扩压器的叶片角分布规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扩压器叶片的厚度分布,形成了 最大厚度分别位于22% 弦长(原机)、50% 弦长和 78% 弦长的三款扩压器。对三款扩压器方案的压气机整机进行 仿真,分析扩压器厚度分布规律对压气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扩压器最大厚度分别位于 78% 和 50% 弦长位置 方案分别比最大厚度位于 22% 弦长位置方案的压气机整级效率提升 2.3% 和 1.4%,喘振裕度分别提高了 34.2% 和 16.7%。结合流场特性对扩压器提升压气机性能的流动机理进行了分析。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针对配气机构测试消耗功率的需求,利用建立的配气机构试验系统,采用电阻应变式扭矩测试原理和方法,在 传动轴表面粘贴应变片的方式,通过软件实时测试转速,扭矩有效值、峰值等数据信息。实际测量最大扭矩和计算 结果比较吻合,通过软件运算得到配气机构的消耗功率。从测试结果证明测量方法基本可行,为配气机构的改进设 计提供理论依据。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作为 3000 系列柴油机核心高速运动件之一,凸轮轴的加工制造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柴油机的运转性能。 轴颈径向圆跳动作为凸轮轴加工工艺中的重要指标,是其质量、精度重要的保障手段。本文通过运用零件机械加工 精度的数学分析方法,对 3000 系列凸轮轴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径向圆跳动误差的类型和传递方式进行了归纳和 分类,并根据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径向圆跳动超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做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通过对工艺流程的调 整,以及质量管理点的设定,达到控制和减小凸轮轴径向圆跳动的目的,使得 3000 系列凸轮轴径向圆跳动误差在可 控范围内,从而更好地保证凸轮轴本身的使用性能。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连杆是发动机的主要零件之一,是发动机传递动力的主要运动件。组合式连杆设计思想是为了方便内燃机装 配及连杆加工,要求合装后的连杆盖与连杆体可以互换合装使用,这也就要求合装后连杆盖大孔及连杆体小孔相对 于装配连接面及销孔的形位公差精度高。本文主要通过对合装后的连杆盖和连杆体互换使用特点及精度要求进行 分析,对组合式连杆的毛坯控制、加工基准、加工方法、工艺流程等关键项点进行阐述,并对其关键加工工序进行了 研究,最终使得产品互换性得到保证。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大功率内燃机凸轮轴采用的结构为组合式,其特点是便于加工和更换,设备投入少。由于凸轮轴是发动机的 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发动机的进、排气性能,组合式凸轮轴的加工有较高的工艺要求和精度。本文主要通过对组合 式凸轮轴加工的工艺流程、关键项点以及加工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引申出组合式凸轮轴在轴承座两端面孔系加 工、凸轮车铣、凸轮中频淬火、凸轮磨削、凸轮轴合装等过程中的控制要求和措施,并对其关键设备、关键工序进行 研究。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为研究点燃式甲醇重型发动机的排放特性,在自主研发的M100 甲醇重型发动机上进行了排放试验研究。研 究了点火提前角、进气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对发动机常规排放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了重型汽油机瞬态循环 (GB14762-2008)、 ETC(GB17691-2005)以及 WHTC(重型发动机瞬态循环)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该甲醇重型发动 机排放物均低于标准排放限值,采用甲醇燃料是解决重型发动机排放的有效途径。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以其经济性好、燃烧产物环保等优势,普遍应用于煤矿瓦斯回收发 电、天然气井抽采泵送、城市垃圾填埋气体处理及分布式能源等陆用发电领域。随着气体燃料发动机应用愈加广 泛,相应排放控制法规也相继出台,法规中对陆用、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的排放污染物控制要求日趋严苛;目前国内 绝大部分气体燃料发动机是在柴油机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来,普遍为外混式燃气进气结构,存在效率低、排放差、大修 期短等诸多缺陷。针对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高速大功率气体燃料发动机的主体发展方向及主要关键技 术,在设计上根据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新新结构来适排放法规要求;在技术上应用先 进的燃气缸内直喷、层状充量、高压比进气系统Mile 循环、预燃室喷射等技术,以达到的高效率、高经济性、高稳定 性的目的,从这两方面控制相结合来污染物排放,是未来高速大功率气体燃料发动机的主要发展方向。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滚流比影响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混合过程,从而影响缸内燃烧。本文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滚流比的单缸机缸盖, 在汽油光学单缸机平台上开展了不同转速和负荷的试验研究,探究滚流比对滞燃期、碳烟排放与燃烧循环稳定性的 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滚流比能够减小喷雾宽度和喷雾锥角,提高火焰扩散速度。提高滚流强度能显著缩短发 动机的滞燃期,推迟喷油正时,能够加强高滚流对滞燃期的缩短程度。对于不同的滚流比,20mm 处的曲轴转角之 差和滞燃期之差的最大差异在2°CA 以内,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两者相互对应,因此从点火到火焰向 单侧传播 20mm 的时间与燃烧滞燃期息息相关。喷油正时较早时,低滚流比会引起燃烧循环波动增加、碳烟排放增 加;但高滚流比不会引起燃烧循环波动和碳烟排放的严重恶化。因此,提高滚流强度能拓展最佳喷油正时。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针对某船用单缸柴油机连杆出现微动磨损问题,基于动力学结算结果,通过结构强度有限元方法,通过最大 拉、压循环变形工况的滑移结果分析磨损原因。设定多种计算方案评估预紧力、轴瓦过盈、大端宽度等因素对变形 和滑移的影响,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增加连杆大端结构强度有助于减小变形,从而减轻滑移;增加 预紧力有助于减小滑移,增加过盈会使滑移趋于严重。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