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新会员注册
|
个人会员登录
|
单位会员申请
|
English
首页
关于学会
学会简介
组织机构
分支机构
现任理事
国际组织
历届理事会
规章制度
历史回顾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通知公告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新闻投稿
学术活动
国内学术会议
国际学术会议
会议搜索
会议通知
会议报道
学术交流
技术培训
云图书馆
首页
会议报告
学术期刊
会议论文
科普
标准
音视频
图集
科技奖励
会员服务
个人会员
单位会员
产业链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申请
科技成果评价项目
团体标准
已发布标准
在研标准清单
管理办法
实施流程
附件下载
联系我们
科学普及
科普活动
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知识
科普专家团队
党建强会
主题教育
党建动态
首页
演讲PPT
学术期刊
会议论文
标准
培训
科普
音视频
图集
快速搜索
标题:
类别:
— 全部 —
期刊
书籍
会议
标准
科普
竞赛
培训
形式:
— 全部 —
讲稿
图集
纯文本
论文全文
论文摘要
音频
视频
速记
整册
电控单体泵配机性能浅析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电控单体泵有助于改变发动机的燃烧状况,其性能决定其适用性。通过分析单体泵高压油管压力曲线和气缸爆压曲线,研究单体泵供油的机械性能的稳定性和泄压的效率。通过对高压油管压力曲线的最小二乘法的处理得到其曲线的函数,并将函数与凸轮外轮廓函数相比较以确定单体泵的供油性能;并将函数与供油曲线之差进行方差处理进一步确定供油的稳定性。同时分析了单体泵在泄压过程中的性能。
查看
基于钠碱法的低速柴油机废气脱硫系统试验研究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针对IMO对硫化物的控制要求,建立了一套基于钠碱法的低速柴油机废气脱硫装置,并在船用低速柴油机MAN 5S50ME-B上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钠碱法脱硫系统的工作状况及试验参数。试验通过低速机的25%、39%、45%、63%四个负荷点稳定运行,对比分析了洗涤塔前后废气压力和温度,以及碱液的供给变化和在四个负荷下废气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钠碱法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能达到95%。钠碱脱硫法是值得推广的船舶脱硫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查看
N8300高性能中速柴油机的研发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为了应对各种大型船舶和大容量电站对高性能中速柴油机的需求,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了N8300高性能中速柴油机。本文简要介绍了N8300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性能与特点,并与国外同类中速柴油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对N8300高性能中速柴油机研制过程中多采用的现代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样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性能优化的方向。
查看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本文以济柴6L190船用双燃料发动机为对象,在保持柴油机机械调速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增加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在纯柴油状态下起动和停车,当满足双燃料运行模式时自动转到双燃料状态。即保证发动机的调速特性,同时又达到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目的。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满足CCS的要求,实验结果及应用表明,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均达到设计要求。
查看
柴油机铝基合金轴瓦失效分析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国内某发动机厂新型B4012C柴油发动机三台机组在工作现场运行过程中,发生多道主轴瓦和连杆瓦化瓦的严重事故,而且出现多种形式的化瓦失效,经过全面的理化检验分析,找出了轴瓦失效的原因,并总结了轴瓦化瓦的规律,提出了改进措施。
查看
各缸独立燃油控制对油耗排放影响研究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本文介绍了各缸独立燃油控制基本原理,以氧信号监控各缸燃烧均匀性,通过反馈控制调整发动机各缸的喷油脉宽以改善各缸燃烧的均匀性。通过对东风某车型搭载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整车NEDC排放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缸均匀性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缸独立燃油控制对排放影响较小,平均油耗降低约1%,各缸独立燃油控制的结果和车辆散差以及供油系统散差有关,实际节油效果以实车为准。
查看
船用柴油机基于机器学习建模的状态诊断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借助柴油机工作热力学模型,赋予参数以故障典型特征;应用最小二乘法和测量数据筛选模型参数,充分简化参数向量空间,确立和故障拟合误差有最小值的诊断模型,该模型因在故障点具有唯一的二次收敛性,便于迭代算法快速探到确定故障的参数最优解。实例验证证明,模型经过这样的机器学习训练,具有多因素多故障诊断能力和满意的鲁棒稳定性。
查看
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低速高负荷扩展
论文全文 - 《内燃机学报》 2016年
在一台改造的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直喷柴油的双燃料燃烧模式的低速高负荷扩展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高负荷工况需配合高比例废气再循环(EGR),当采用原机相同工况的进气压力时,由于进气量不足抑制了高EGR 率的应用,导致高NOx 排放.通过提高进气压力,稳定燃烧对应的柴油喷油时刻范围变宽,汽油比例上限提高,降低了燃烧控制的难度.但由于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汽油高度预混合特性及直喷柴油引起的局部不均匀性,导致缸内最大压力升高率(MPRR)及碳烟排放偏高,限制了其向更高负荷的扩展.在提高进气压力的同时,通过提高汽油比例及EGR 率,实现了在限定条件下向更高负荷的扩展及燃油消耗率的降低.相比于原柴油机,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高负荷扩展的受限因素由进气增压前的高NOx排放转变为增压后的高压力升高率.
查看
喷油时刻对柴油机富氧燃烧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论文全文 - 《内燃机学报》 2016年
为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排放问题,进行了柴油机富氧燃烧的试验.通过一台单缸高压共轨柴油机在不同的进气氧体积分数条件下研究了预喷时刻和主喷时刻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采用DMS500 型快速颗粒光谱仪测试分析了柴油机富氧燃烧排放颗粒物的数量浓度、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和几何平均直径.结果表明:随着预喷时刻提前,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不大,几何平均粒径略有增大;随着主喷时刻推迟核态数量浓度减小,凝聚态数量浓度增加,颗粒物质量浓度增大,凝聚态质量浓度和几何平均粒径增大;进气氧体积分数增加,核态数量浓度增大,凝聚态数量浓度减少,颗粒物质量浓度下降,几何平均粒径减小.
查看
燃料理化特性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影响
论文全文 - 《内燃机学报》 2016年
将燃料理化特性参数依次分离,研究不同燃料特性在宽广废气再循环(EGR)范围内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选用的国Ⅳ柴油燃料,成份的改变如芳烃和硫含量降低对燃烧和NOx、THC、CO 及碳烟排放影响作用很小.燃料沸点和黏度降低,预混放热峰值增大,碳烟排放降低;负荷增大后对碳烟降低作用减小.燃料沸点和黏度在中、低比例EGR 率下对气体排放影响很小,在高比例EGR 率下低沸点、低黏度燃料THC 和CO 排放较高.十六烷值是决定燃烧放热时刻的最重要参数,不同十六烷值燃料在高比例EGR 率下对滞燃期影响更显著.十六烷值和含氧是降低碳烟两个决定性因素,孰重孰轻视燃料特性而定,不同十六烷值燃料的气体排放差异很小,只在低EGR 率下随十六烷值降低,NOx排放略有升高.正丁醇分子结构较甲醇、乙醇、丁酸甲酯和2,5-二甲基呋喃(DMF)能更有效降低碳烟.
查看
上页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