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预燃室加浓喷射策略对分层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优化12V190 型天然气发动机 的燃烧,在保持预燃室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耦合化学动力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加浓喷射策 略方案进行计算,对各方案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加浓喷射量过少,预燃室内形成的混合气较为稀薄, 不利于火焰的快速传播;加浓过量,则NOx 排放大幅度升高。加浓喷射定时提前,预燃室内的浓混合气可以进行充 分混合,形成满足点火要求的混合气。综合考虑:喷射定时为590°CA、喷射量为1% 时的喷射策略较优。该方案 选取了合适的加浓喷射量和喷射定时,既可以使得火焰快速传播得到较高的热效率,同时 NOx 的排放也处于较低 的水平。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通过三维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微喷引燃柴油量和喷油正时对柴油 / 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微喷引柴燃油量,缸内最大压力降低,峰值时刻出现角度延后,最高温度变低,最高温度出现 相位延迟,NO 排放降低。引燃柴油量一定时,适当增加喷油提前角,缸内最大压力增大,压力峰值相位提前,喷射 提前角为15°CA BTDC 时缸内的峰值压力达到最大值,喷油提前角增加到20°CABTDC 时,最高压力温度变化很 小,而 NO 随着喷油正时提前明显增大。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通过对小型转子发动机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气缸与转子在热机载荷作用下厚度方向的最大变形量以及许用 漏气范围内气缸与转子在厚度方向的最大间隙,用以指导气缸与转子厚度尺寸的公差设计。通过综合考虑尺寸精 度对发动机工作性能与加工难度的影响,确定了气缸与转子厚度尺寸的公差等级。经过合理的公差设计,确定了小 型转子发动机气缸厚度尺寸为 为 14.5(+0.005~+0.008) mm,转子厚度尺寸为14.5(-0.007~-0.005) mm。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HFPE)的活塞运动规律,受缸内压力和外界驱动力的合力控制,通过对活塞位移进行 动力学计算分析,发现活塞的运动规律、压缩比对于燃烧相位的变动具有自适应性:随着燃烧相位的提前,活塞换向 提前,最大升程和压缩比降低;进一步通过一台 HFPE 的样机试验,证实这种自适应性的存在,而且这种自适应性可 有效避免HCCI 燃烧过程中的后燃与爆震现象,保证缸内最高压力、最大放热速率的稳定,减少指示功的损失,维持 输出功率的稳定。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基于乙醇详细机理,应用直接关系图法、温度敏感性分析法以及反应速率分析法,对其进行简化。得到包括 66 种组分、268 个反应的乙醇简化反应机理。通过与乙醇滞燃期、预混火焰燃烧实验数据的对比,分别验证该机理 在着火延迟及主要组分变化规律的准确性。基于乙醇简化机理,与三组分生物柴油燃料替代物简化机理进行耦合, 采用“解耦”思想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107 种组分 579 个反应的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简化机理。对拼合后的双 燃料简化机理进行滞燃期、射流搅拌反应器中物种摩尔分数、层流火焰速度等基础燃烧数据的验证。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为了研究某增压氢内燃机(HICE)回火机理,对该氢内燃机进行了台架试验。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利用 CONVERGE 软件建立该氢内燃机三维仿真模型,对回火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工况下回火主要 是由于进气初期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过浓引起的。喷氢正时只要在合理范围内,进气道残余氢气浓度变化不会太大。 因此,如何减小进气道残余氢气浓度和减小进气初期进入气缸的氢气浓度成为避免该工况回火的难点。通过分析 得出,气门重叠角过大不是造成回火的原因,而IVC 对进气道残留氢气浓度影响很大。通过合理调整配气正时,避 免了该工况下回火的发生。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航运的快速发展,船舶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15 年中国设立了排放控制区,但 中国排放控制区的减排效果仍待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长三角远洋船舶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AIS)的动力法分别建立了 2013 年长三角区域的船舶排放清单,分析了不同排放控制区政策的减排效果。2013 年 长三角船舶的SO2 和 PM 排放分别为319.0 kt 和 39.7 kt。实施排放控制区后减排效果明显,且SO2 排放削减幅度 高于 PM。实施更严格的硫含量标准和扩大排放控制区大小均能提高减排效果。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 基于朗肯循环的余热回收技术被视为是改善发动机燃油利用率,降低排放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中美卡车研 究利用协作知识联盟框架下超级卡车项目为背景,旨在提出满足小型化,轻量化要求,满足提高发动机原机热效率 4-5% 要求的高效非制冷剂朗肯循环方案。为满足以上要求,本文选择了CO2 和两种烷烃类工质丙烷和环戊烷,分 析了它们在不同循环模式(亚临界和跨临界)下的性能。最后,在之前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甄选出了三个满足设定 效率提升要求的方案,对其进行了综合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三个方案都能有效回收烟气余热,但是对于 低温的缸套水余热,CO2 跨临界循环方案最优,丙烷跨临界循环方案次之,环戊烷亚临界循环方案最差。以系统效 率而言,环戊烷亚临界循环方案效率最高,丙烷跨临界循环方案次之,CO2 跨临界循环方案效率明显低。综合分析 三个方案,CO2 跨临界循环方案和环戊烷亚临界循环方案针对车用环境都存在明显的劣势。相比之下,丙烷跨临界 循环方案较好的满足多方面条件,适合于车用柴油机余热回收。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本文利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构建活塞热流整体满意度评价模型,从多个方面对活塞各关键部位的温度阈值 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活塞第一环槽润滑油结焦温度、活塞散热量、活塞质量、裙部摩擦力、顶部材料的高温强度。 利用此模型对某型组合活塞组合方案进行满意度评价,根据分析结果优化活塞结构,最终得到热流分配较为合理的 组合活塞结构。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针对燃烧模式切换过程中 EGR 存在大跨度阶跃情况,拟采用小分阶 EGR 阶跃控制策略的过渡切换模式来探 究切换过程的平顺性。为了获得不同工况下的最优 EGR 率,本文研究了低温燃烧下 EGR 率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并在不同的转速和负荷条件下探究了 EGR 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转速下的 EGR 率对燃烧和排放的差异比 较小;负荷的改变对 EGR 率的作用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根据负荷和IMEP 将低温燃烧的工况分为三个区间,并在不 同的区间上提出了最佳的EGR 率,为燃烧模式切换过渡过程中利用分阶EGR 方法来控制燃烧参数和稳定排放奠 定了先期基础;同时,根据低温燃烧的不同负荷条件,提出了基于负荷的全工况下 EGR 的优化控制策略。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