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本研究通过结合高速直拍和激光诱导炽光(LII),对缸内碳烟进行半定量研究,分析甲苯掺混、喷射策略、喷射 压力等因素对GDI 发动机缸内碳烟的影响。研究表明,缸内碳烟与黄色火焰存在正相关关系;过量空气系数从1 减小到0.8 时,缸内碳烟浓度与黄色火焰平均明度明显升高;甲苯对碳烟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推迟喷射会降低 混合气混合质量,增加池火几率,使碳烟浓度增加;较高的喷油压力能显著减小缸内碳烟浓度。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在定容弹中,利用高速摄影对五孔 GDI 喷雾器的喷雾过程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闪急沸腾条件下,油束 在距喷嘴一定距离后才发生坍塌,而在高背压条件下,油束则在靠近喷嘴区域发生了坍塌。高背压下的近喷嘴区域 坍塌是由于高速射流的作用,受油束包裹区域会形成低压,从而诱发坍塌;而闪急沸腾下的坍塌则归因于闪沸过后 的较低温度油滴在远端与燃油蒸气作用而发生冷凝,从而使得喷雾内部气体减少使压力降低,并进一步引起坍塌。 在喷雾过程中小直径油滴温度在极短的时间内的大幅度降低通过一维液滴蒸发模型得到了验证。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基于KIVA-3V R2 计算程序,将PRF-PAH 机理与改进的炭烟模型耦合来模拟柴油燃烧和炭烟形成。在不同 的环境温度和氧含量下利用光学定容燃烧系统获得高时间分辨率炭烟定量和二维分布结果,验证炭烟模型。结果 表明,在较低环境温度下,炭烟形成和氧化机理被同时抑制,但是炭烟生成机理的抑制是造成炭烟减少的原因;在较 低环境氧浓度下,炭烟氧化机理被抑制,但是1000K 下炭烟生成机理的增强和800K 下炭烟氧化机理的削弱是造成 炭烟炭烟增长的原因。分析炭烟参数空间分布表明,低环境温度下炭烟生成机理的抑制是由于高温和富燃区域的 减少;低环境氧浓度时,1000K 下炭烟生成机理的增强是由于富燃区域的增加,800K 下炭烟氧化机理的削弱是由于 高温区域的减少。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化学当量比燃烧和稀薄燃烧(稀燃)是天然气发动机常用的两种燃烧模式。本文在一台装有三效催化器 (TWC)的火花点火天然气重型单缸机上,基于低速、中低负荷典型工况点(1000 r/min、6 bar IMEP),开展了当量比 燃烧和稀燃模式下的燃烧特性以及TWC 前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燃烧模式的THC 排放均高于国 Ⅵ排放限值;稀燃模式的CO 排放可满足国Ⅵ排放法规,当量比燃烧的CO 和 NOx 排放在TWC 转换后可满足;在 NOx 排放满足国Ⅵ排放限值的前提下,稀燃的指示热效率相对较低,且循环波动大于5%;综合比较,在低速中低负 荷工况下,采用 EGR 稀释的当量比燃烧是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满足国Ⅵ排放法规较佳的技术路线。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为改善点燃式发动机燃烧特性,提出了火焰加速腔点火模式。火焰加速腔点火系统由火花塞和内嵌环形扰流 板的火焰加速腔组成,由火花放电形成的火焰在腔道内加速后进入主燃室,引发主燃室内可燃混合气燃烧,具备加 速燃烧的能力。对该点火模式在单缸重型天然气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传统火花点火模式对比分析。试 验在当量比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火花点火,火焰加速腔点火模式的滞燃期稍长,放热更加集中,在实 现相同燃烧相位的情况下降低负功,并提高燃烧等容度,同时 CO 排放大幅降低,燃烧效率提高,能够实现更高的热 效率,且燃烧稳定性亦得到提高。因此,火焰加速腔点火模式能够使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均得到有效 提升。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目前一般只进行内燃机标定工况下的活塞裙 -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分析,然而内燃机(特别是车用内燃机)在 实际使用中一般不总工作在标定工况下,其工况不断变化。以某一四行程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气缸压力 示功图,进行了不同内燃机工况下的活塞裙- 缸套摩擦副润滑分析。结合活塞二阶运动模型、流体润滑模型和微凸 体接触模型计算活塞裙 - 缸套摩擦副的润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内燃机工况下,活塞裙 - 缸套摩擦副的润滑性能 存在差异;活塞裙 - 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的最不利情况不一定出现在内燃机标定工况。因此,内燃机活塞裙 - 缸套 摩擦副设计时,如果仅分析内燃机标定工况下的活塞裙 - 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将不够全面合理,需要进行不同内燃 机工况下活塞裙 -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分析计算。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建立了柴油机单缸冷却水套三维仿真模型,采用 FLUENT 计算流体软件,从整机水套流场计算结果中提取单 缸水套模拟计算的边界条件,综合考虑气缸套壁面受迫振动对冷却水套的作用,编写了冷却水套壁面振动 UDF 函 数,应用动网格技术,使用两相流混合模型和 Singhal 提出的空化模型,对气缸套的冷却水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 拟,分析了单缸水套压力及含气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套压力及含气率变化周期与柴油机运动周期保持一致, 仿真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冷却水流场的特性、空化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对比含气率较高区域,与实机穴蚀位置相吻合, 表明大量微小气泡的聚集容易导致气缸套穴蚀的发生,证实了仿真手段的有效性。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高强化柴油机在研制过程中出现了连杆小头轴承衬套松脱、异常磨损、胶合等故障,影响了高强化柴油机的可 靠性。本文在高强化柴油机活塞销材料(20CrMo)上沉积了 CrN 涂层。应用销 - 盘实验研究了室温、300 ℃、500 ℃、700 ℃和 900 ℃等干摩擦环境下 CrN 涂层与 QSn7-0.2 配副以及 20CrMo 与 QSn7-0.2 配副的摩擦学性能差异。 与此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接触压力和不同转速下两种配副在重载车辆传动油(5W/40)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应用 三维形貌仪对磨痕进行了观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计算了磨损体积和磨损率。实验表明:在干摩擦状态下,CrN 涂层 与QSn7-0.2 配副相对于 20CrMo 与QSn7-0.2 配副表现出更稳定的摩擦系数、较低的磨损率和较好的抗黏着磨损性 能;在 5W/40 润滑下,CrN 涂层与 QSn7-0.2 配副在接触压力较大或较小的大部分区域都具有相对较低的平均摩擦 系数,且磨损体积极小。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本文在经过校核的某6V 涡轮增压柴油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动复合增压柴油机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海 拔下电动压气机分别位于涡轮增压器前后两种布置方案对整机性能和电动压气机匹配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 着海拔升高,相比于前置方案,后置方案的低速扭矩恢复能力明显增强,电动压气机与柴油机的联合运行线位于小 压比、低折合流量区域,电动压气机工作转速低、耗功小,工作范围更宽。在相同海拔下,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后置 方案中电动压气机接近实现恒速运行,降低了控制难度,且增压系统压比分配均匀地向涡轮增压器过渡,提高了增 压模式切换的平顺性。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压力波动对高压共轨系统的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利用实验方法对喷油过程中的压力波动特性进行分析,将 压力波动划分为压力突变、压力下降、压力波动以及压力调节 4 个阶段,并确定了压力波传播时间、喷油压降幅值、 波动幅值、波动周期以及衰减时间等特征参量;利用仿真方法搭建了实验系统的仿真模型,详细研究了共轨系统中 不同结构参数(高压油管长度和内径、喷孔直径以及共轨管长度和内径)对各特征参量的影响规律。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