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本文对低速大功率组合活塞双冷却油腔振荡冷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曲轴转角下,双冷却油 腔内的冷却机油流动特性和壁面换热特性以及不同供油流量和发动机转速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活 塞外冷却油腔换热情况优于内冷却油腔,冷却油腔壁面换热主要受发动机转速和充油率的影响,冷却机油的充油率 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降低,外冷却油腔壁面换热系数随转速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利用流体动力学 CFD 建立低压喷射双燃料发动机冷态流场三维模型,对发动机冷态流场及混合气均匀性进 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天然气进气喷嘴位置、数目、径向倾斜角及喷射时刻对混合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位置 较低时,混合气混合情况较好,但位置过低易受进气涡团的影响,造成混合气空间分布不均匀;在同一喷嘴位置,适 当提前天然气喷射时刻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增加喷嘴的数目,混合气的混合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喷嘴的径向角度 过大会导致气束与扫气涡流撞击,破坏缸内流场,造成混合质量下降。优化喷嘴几何参数可以使流场尽量均匀,得 到更好的燃烧质量,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并降低排放。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汽油压燃(GCI)燃烧方式是低温燃烧方式的一种,其低污染和高效率的特点收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单缸机 开展了多次喷射和米勒循环对 GCI 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分别研究了单次喷射、两次喷射以及两次喷 射结合米勒循环对GCI 中高负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喷射中,主喷时刻对燃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主喷时 刻提前性能有所提升,但压升率也随之增加;主喷时刻推迟,性能相应降低,同时循环波动增加。增加预喷量有利于 发动机性能的提升,但预喷量过大会导致燃烧可控性降低。米勒循环能明显提升GCI 热效率,其主要原因是减少 了压缩行程的压缩负功,同时燃烧并未恶化,膨胀做功并未降低。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本文将研究改质缸当量比对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质缸当量比ΦTFR 的增加, 燃料消耗率降低,有效热效率增加。另外虽然在传统缸稀燃程度较弱的时候,随着改质缸当量比ΦTFR 的增大,发动 机 NOx 排放增加,但是当传统缸稀燃程度较高时,NOx 排放和当量比燃烧时几乎相同;随着改质缸当量比ΦTFR 增 加,HC 排放降低;随着改质缸当量比 ΦTFR 增加,在传统缸稀燃程度较弱的时候,改质缸当量比 ΦTFR 增大,CO 排放 略微增大,但是在传统缸稀燃程度较高时,随着改质缸当量比 ΦTFR 增大,CO 排放降低。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共轨高压油泵的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会使柱塞副产生较大的热弹变形,严重影响燃油泄漏,进而使得泵油压力 难以建立。本文针对某高压油泵柱塞副,考虑柱塞副间隙非等温流动、间隙流体与柱塞副结构之间的传热以及燃油 的变物性,建立了热流固耦合下的三维热弾变形仿真分析模型;并对比分析了柱塞直径、初始间隙和泵油压力对变 形后间隙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柱塞偶件尤其柱塞套的热变形普遍大于弹性变形;为减小热弹变形,应选取较小 的柱塞直径和初始间隙,而泵油压力增大会使热弹变形增大。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根据某型发动机设计的系统需求,开展燃油喷射系统匹配计算,总体方案设计和完成夹气喷油器总成和调压 器总成方案设计,同时进行夹气燃油喷射系统试验研究,研究时序和压力对系统流量特性及喷雾的影响规律,同时 对比汽、煤油对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开展航空重油发动机特性试验,完成燃油系统与整机匹配验证。试验结果表 明,自主设计的夹气燃油喷射系统实现了系统喷油需求,同时随着喷油压力的提高,煤油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离均有 所增大。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根据实验室现有车用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实验台架,采用GT-Suite 软件分别搭建了车用内燃机和ORC 系统仿真模型,在分别验证其合理性后将二者耦合搭建了车用内燃机 -ORC 联合系统集成仿真模型。针对车用内 燃机某工况研究了联合系统的运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系统热效率随着ORC 系统中有机工质质量流量的增 加而增加,而联合系统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当有机工质质量流量为0.38kg·s-1 时,联合 系统热效率较车用内燃机热效率最大可提高 8.6%;而联合系统 BSFC 较车用内燃机 BSFC 最大可降低 9.4%。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对于柴油机缸盖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小波包对原 始振动信号进行分析作为预处理,经 EMD 分解,计算各阶 IMF 与原始振动信号的相关系数来提取特征向量(相对 于单独利用小波分析或EMD 分解在提取故障特征完备信号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然后输入到BP 神经网络中进 行状态识别,从而对发动机故障进行诊断识别。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 提高。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在环境舱内,对整车搭载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了冷机和热机新欧洲道路测试循环 (NEDC),主要分析整车经济性,动力学与发动机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冷机NEDC 循环的累计油耗高于热机 NEDC 油耗,在 NEDC 循环前300 秒内,冷机NEDC 循环发动机转速、瞬时油耗、缸内指示功率、IMEP 高于热机 NEDC 循环,且 50% 燃烧位置点推迟,点火提角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大;后期待冷机发动机暖机后,冷机 NEDC 循环 与热机NEDC 循环性能趋于一致,因此,整车搭载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热机启动,可有效的提高发动机的经 济性,提高缸内热功转化过程,降低排放物。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摘要:提出了一种对整车变工况下汽油机多项运行及性能参数进行检测与分析的方法。基于一台先进发动机进行 了整车试验,通过动态压力和温度信号实测与一维气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的联合求解,实现了瞬变工况下多项参 数的在线检测。通过对比瞬态运行结果与台架稳态 map 插值结果,指出两者换气过程和缸内工作过程的相关性能 参数的差异,从而更好的对瞬变工况下的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等参数进行调整与纠偏,以改善发动机的性 能。结果表明,IMEP、循环喷油量和10%-90% 燃烧持续期等参数的瞬态结果与稳态插值吻合程度较好;点火提前 角较大时,指示热效率有较大值;在稳态工况和瞬变工况下,IMEP 对指示热效率的影响远大于转速。
    查看